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效果明显,全市卫生防病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目前,全市已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为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传染病疫情提供了强大的基础保障。
2003年“非典”以前,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手工报告,疫情信息需20天左右才能上报至国家疾控中心,暴露出疫情信息报告速度慢、信息滞后、网络不健全等问题。“非典”过后,国家启动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由原来的手工报告转换为借助互联网平台实行网络直报,经过多年的网络建设和不断完善,目前,我市已建立、管理直报用户312个,市、县、乡覆盖率达100%,网络直报率达99.24%,报告及时率达99.9%,网络审核及时率100%,监测显示,2012年全市法定传染病病例从诊断到报告的平均时间为0.13天(约3个小时),实现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实时上报,为控制和处理疫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2005年,以传染病疫情网络为平台,又开通了结核病专报,艾滋病专报,麻诊专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建立起了覆盖面广,与疾病预防工作现代化管理相适应的疫情报告网络系统。
2008年5月,我市遭受地震灾害,部分直报单位用于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设备受损,为了保证灾后传染病疫情能正常快速的上报,我们及时利用国家下拨的用于传染病报告的手机,启动手机传染病报告和重大传染病预警报告程序,开通疫情报告手机网络,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畅通,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发生。
2009年以来,我市面对腺病毒肺炎、狂犬病、甲型H1N1流感及手足口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峻挑战,由于疫情网络报告发挥及时、快捷、方便的报告作用,使疾病监测部门和卫生管理部门较早发现聚集性病例异常情况,第一时间掌握本辖区的疫情信息,及早发出预警,及时采取对策控制疫情,做到从容应对、主动出击、多方联动,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处置,有效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重视支持下,我市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质量不断提高,目前综合工作能力和水平已处于全省领先位置, 2011年度,荣获“全省传染病疫情管理及网络直报工作先进集体”,受到省上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