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汉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汉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天气: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防病专题 » 消毒与病媒 » “四害”知识你知道多少?

“四害”知识你知道多少?

发布时间:2015-11-20来源:消杀科作者:消杀科

一、鼠
1.种类
      鼠,又称老鼠,属于哺乳纲,啮齿目的一类动物。在我国有鼠类约170多种,我国南方主要鼠种有33种,可分为家栖和野栖两类。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种类主要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黑线姬鼠。
2.生活史与习性
      鼠类属于哺乳动物,发育需要经过胚胎期、幼鼠期、亚成体期、成体期(可分为成体Ⅰ和成体Ⅱ)老体期。具有寿命短、性成熟快、怀孕期短、产仔数多的特点。春、秋季是鼠类的繁殖高峰,夏季高温时繁殖力下降,冬季除南方少数温暖地区外,鼠类很少有繁殖活动。鼠类的繁殖过程有交尾、妊娠、产仔等几个阶段,一年可繁殖一次至几次,雌鼠的怀孕期一般20-28天。以小家鼠为例,从其出生到性成熟需要45-60天,孕期20天左右;褐家鼠的性成熟期60-90天,孕期21天。不同鼠种或同一鼠种的不同季节和生态区,其繁殖力有明显差异。
      栖息习性,鼠类分为家栖类和野栖类,家栖鼠类一般发生在室内和居民区周围,野栖鼠类一般发生在室外(如农田、林地、草原等环境),少数鼠类家栖和野栖兼有。活动习性,可分为日行性、夜行性和昼夜兼行三种类型,日行性鼠类多栖息在隐蔽条件良好或便于躲避的环境,其活动以白天为主;夜行性鼠类的多在日落后和日出前活动。越冬习性,冬季严寒对鼠类的生存构成很大威胁,因此,鼠类采取越冬对策来适应环境,其越冬方式主要有冬眠、贮粮、迁移以及改变食性。
3.传播疾病
      鼠是许多疾病的储存宿主,传播疾病的途径主要是:体外寄生虫叮咬、排泄物污染、机械携带以及直接咬人等方式。可传播鼠疫、钩端螺旋体病、肾病综合出血病、恙虫病、森林脑炎、Q热、蜱传立克次体病、类丹毒、假结核、沙门氏菌病、布鲁氏菌病、李司特菌病、炭疽、旋毛虫病、蜱传回归热、皮肤利什曼病、地方性斑疹伤害、莱姆病、乙型脑炎、狂犬病、鼠咬热、血吸虫病和肠道传染病等35种人的疾病。有统计资料证明,有史以来死于鼠传疾病的人数,远远超过历次战争死亡人的总和。
鼠所传播的疾病中,危害最大的是鼠疫。在历史上曾发生数次世界大流行。在我国,解放前,鼠疫曾在某些地方猖獗流行,如1910年,在东北满洲里一带发生肺鼠疫,传播到齐齐哈尔、沈阳、山东、河北等地,流行7个月,死亡六、七万人。
      在鼠源性疾病中,现实危害最大的当是肾综合征出血热,从50年代至80年代,发病和病死人数急剧上升,到90年代初,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病死率虽有下降,但因发病人数多,总数不少。钩端螺旋体病具有多宿主性,其中与鼠有关者占相当大的比例,年发病人数万至十万人,不低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由于波动大,突然出现的强烈流行可造成很大的损失。
4.防治小贴士
      防制原则:加强领导,发动群众;彻底、连片、统一杀灭;因鼠、因地、因时制宜,选择灭鼠时机和方法;交替使用灭鼠药和方法;重视生态灭鼠和防鼠。
主要通过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常用的物理灭鼠器有鼠笼、鼠夹、粘鼠板等,布放方法一定要正确。一定要布放在老鼠觅食饮水的鼠道上、鼠洞口,特别要注意要放在小孩够不着的地方,对于黄胸鼠,要尽可能地在高层有鼠迹的地方布放,如屋顶等处,鼠笼内要放上老鼠喜欢吃的油条、花生米、葵花籽等,鼠笼放置的位置与鼠道成直角,靠近鼠道。化学方法主要采用灭鼠剂进行防治,分为三大类:毒饵、熏蒸剂和驱鼠剂,毒饵投放在鼠道边、鼠洞口以及鼠类隐藏、觅食、饮水的场所。投放量,一般每隔10米一堆,每堆10-20克,鼠密度高的地方,需每隔1米放一堆,每日检查补充毒饵,吃多少补多少,完全吃光的加倍补放,直到毒饵停止消耗为止。(褐家鼠投放7天,黄家鼠、小家鼠投放10天)。驱鼠剂是涂抹在物体表面防止鼠类啃咬的药物,如放线菌酮等。只有多种灭鼠方法相结合才能有效地达到灭鼠防病的目的。
二、蚊子
1.种类
      蚊属于双翅目、蚊科,是一类最重要的医学昆虫类群。蚊虫分布很广,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几乎都有蚊类的存在。
      我国的蚊类已发现21属395种以上,其中按蚊、库蚊、伊蚊3个属的蚊种约占半数以上,并且为我国主要的传播疾病媒介。主要按头、胸、腹的特点不同进行分类,按蚊成蚊翅上有黑白斑,停落时蚊体翘起与物面呈45度角;伊蚊的最大特点是身体黑白相间;库蚊的触须雌蚊短,不超过喙长1/3,雄蚊超过喙长或与喙等长,无气门鬃和气门后鬃, 栖息时虫体与栖息面平行。细分为:按蚊属(林氏按蚊、帕氏按蚊、中华按蚊);伊蚊属(白纹伊蚊、仁川伊蚊、刺扰伊蚊);库蚊属(贪食库蚊、凶小库蚊、淡色库蚊、伪杂鳞库蚊、三带喙库蚊)。
2.生活史与习性
      蚊子是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生活史可分成四个阶段:卵—幼虫(孑孓)—蛹—成虫。虫卵可能产在水面、水边或水中三种不同的位置,发育受水温、食物、水流速、光照及天敌的影响,适宜温度为20-25℃。幼虫身体细长,呈深褐色,在水中上下垂直游动,以水中的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呼吸气,维持10-14天以后发育成蛹。蛹从侧面看起来形似豆点状,不摄食,靠第一对呼吸角呼吸,二天以后完全成熟,之后羽化为成蚊。成蚊中雄蚊在羽化后24小时之内其腹节第八节以后全部反转180°具备交配功能,雌蚊一生只交配一次,后其一生(100多天后)产下的卵尚可受精,在自然条件下雄蚊交配后约7-10天死亡,雌蚊一般可活1至2个月。
      成蚊有以下几个生态习性:吸血习性,成蚊主要以花蜜、植物汁液为食并靠它们维持生存,雄蚊不吸血,但雌蚊必须吸取血液后卵巢才能发育,故不吸血就不能繁殖后代。雌蚊嗜血可分为嗜人血和嗜动物血,其中嗜吸人血的蚊种,往往构成传播疾病的主要媒介。伊蚊大都在白天吸血,白纹伊蚊以下午2-6时为活动高峰,而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和搔扰阿蚊则在日落后一小时与黎明时为吸血活动高峰。栖息习性,根据雌蚊吸血与产卵的特性,可分为家栖、半家栖、野栖。群舞交配,雄蚊常在黄昏或黎明出现群舞现象,当雌蚊飞入舞群内,由于雌蚊飞舞时振翅频率的差异,雄蚊借此辨别异性,进行交配。季节消长,蚊虫种群有随着季节变迁而增减的现象,如淡色库蚊3月出现,6-8进入高峰,11月下旬开始入冬,7月上中旬为高峰期,三带喙库蚊5月出现,7-8进入高峰,9月下旬开始入冬。只有对成蚊的习性做以熟知,才能更好地制定相关监测计划与防治措施。
3.传播疾病
      蚊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例如黄热病、疟疾、乙型脑炎、登革热以及一些新发传染病等,蚊子除了传播疾病,其对人的吸血骚扰作用也不容忽视。伊蚊是登革热、乙脑和黄热病的传播媒介,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主要引起脑炎的流行。2015年以来,登革热强势来袭,据悉,在东南亚、南美洲、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截至目前,上述地区累计报告病例逾20万例。登革热是一种流感样疾病,能够感染所有年龄阶段的人群。它是一种通过受到感染的雌性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感染,其临床表现主要以出血倾向和皮疹为其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全身疼痛、发热、乏力等症状,表现为“三红征”,即面部、颈部、胸部皮肤潮红;“三痛”,即头痛、眼眶痛、骨关节肌肉痛。目前,尚没有预防登革热的疫苗。所以,大家绝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和骨关节疼等症状,就要及时就诊,同时,相关部门应做好蚊虫的日常监测与防蚊、灭蚊的大力宣传,以预防蚊虫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生与蔓延。
4.防治小贴士
      清除积水。定时清理家居内外各种小积水,如每日清洗花盆底托、定时为水养植物换水洗根、倒置各类闲置容器等,以杜绝蚊虫的孳生。
      安装纱门(窗)。在家中安装纱门(窗),是最简单便宜的物理防护方法。
      挂蚊帐。睡觉时使用蚊帐,是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此外,由于白纹伊蚊在白天和黄昏吸人和动物的血液,所以午睡时也要注意使用蚊帐。
      户外穿浅色长袖衣裤。外出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面,防止蚊虫叮咬。
      使用驱蚊剂。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在皮肤裸露部位涂抹含有效驱蚊成分的驱蚊剂。涂抹时要注意:不可接触伤口,不可接触眼和嘴,在耳部也要少用。不要让宝宝自己涂,应喷在大人手上后再涂抹到宝宝身上,但不要涂在儿童手部,防止经手入口。如果皮肤过敏则应立即停止使用。
      点蚊香。购买蚊香要通过正规的渠道,并认准产品外包装有农药登记证号或农药临时登记证号的产品。使用蚊香时要保持室内适度通风。需要提醒的是,婴幼儿、孕妇、体弱和过敏体质的人,尽量避免使用蚊香。
三、苍蝇
1.种类
      蝇类生物学分类隶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有瓣蝇类,我国已知蝇类已超过1500余种。与人密切相关的蝇种不足50种,有家蝇、大头金蝇、丝光绿蝇、棕尾别麻蝇、果蝇等,由于其生活习性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可以通过机械携带、生物传播和蝇蛆病给人们带来巨大危害。
2.生活史与习性
      蝇类属于完全变态型,生活史需经历卵-幼虫-蛹-成蝇,整个过程历时2周(25℃),卵,产生于潮湿、腐臭的有机物上,卵期为1-2天。幼虫,俗称蛆,
幼虫的体色自一龄至三龄逐渐由透明、乳白色、变为乳黄色直至成熟。蛹期,3龄幼虫发育成熟后即停止进食,常离开孳生场所钻到附近疏松的泥土或其它基质中去化蛹。成蝇,成虫羽化后不久即可交配,雌蝇一生交配一次即可终身产卵,一生产卵6-10次,寿命在1-2个月。
      孳生习性,通常按其孳生物质不同,分为人粪类、畜粪类、腐败动物质类、腐败植物质类、垃圾类等五大类,家蝇的幼虫是食杂性的,孳生习性很复杂,几乎在上述各类孳生物质中均能孳生,但比较起来,它最喜欢的还是畜粪和发酵的植物质,新鲜的猪粪含水量在70%左右,最适合家蝇幼虫的孳生。食性,主要有蜜食性、粪食性、血食性和杂食性,饱食后间隔很短(几分钟)即可排粪,由于吐液排粪频繁,失水较多,又促使它频繁取食,因此这种边吃、边吐、边拉的习性,造成严重的污染可机械地传播疾病。活动、扩散和栖息场所,蝇类白天活动,不停觅食,求偶或到处爬行,有趋光性,夜间则静止栖息。季节消长,绿蝇春季较多,大头金蝇、麻蝇以盛夏为高峰,家蝇则以夏秋或晚秋多见。
3.传播疾病
      苍蝇的活动和人们生活紧密相连,由于其喜好粪便和腐败物质,且飞行扩散区域之广,边吃、边吐、边拉的习性,易污染食物和造成病原体的传播,所以在疾病传播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机械传播病原体,如痢疾、伤寒、霍乱、白喉、沙眼和蛔虫病等多种疾病。生物性传播,如舌蝇传播锥虫病,冈田绕眼果蝇传播结膜吸吮线虫病等。蝇蛆病,蝇幼虫寄生于人体内造成组织、器官的病变,如皮肤蝇蛆病、眼蝇蛆病、创伤性蝇蛆病和胃肠蝇蛆病等。
4.防治小贴士
      控制蝇类孳生地。粪便处理,厕所应有防蝇设施,贮便坑密闭,进出口有密盖防蝇进入,贮粪坑周围1m的地表面要硬化,提倡建筑水冲式厕所,及时清理厕所,并对从厕所掏出的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垃圾处理,要及时收集固定地点的垃圾并做好地面硬化,垃圾箱要日产日清,在蝇繁殖的高峰季节,清理后可向垃圾箱(或场)喷洒一定量杀虫剂。易孳生苍蝇行业的卫生的管理,如肉联厂、食品加工厂、酿造厂、皮革加工厂、水产加工,做好监测和不定期的检查。
      做好灭蝇蛆工作。物理灭蛆法,冷水水淹灭蛆,在粪池或粪罐入冷水,使水深超出表面12-15cm,并用杆搅拌,使蛆浮于水面,蛆的死亡率达95-100%,堆肥升温法,对粪便进行封闭以提高温度。化学药物灭蛆,每周使用药剂至少1-2次,使用时用粗喷头,药液需渗入孳生物10-15cm,用药量在1000ml/m2,药物主要有敌百虫、DDVP药液和马拉硫磷等。
      加强成蝇的防治。物理防治,拍打、捕蝇笼、粘蝇条、电子灭蝇灯、电拍、防护设施等。化学防治,主要有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杀灭卫生害虫的药剂尤其是用在室内的应选用高效低毒的药剂,可根据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联合使用,不可滥用药剂以免造成苍蝇的耐药性。
四、蟑螂
1.种类
      蟑螂学名“蜚蠊”,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蜚蠊目。世界范围内已知有5000余种,目前我国记录在册的有253种,但绝大多数栖息于室外,只有少数种类栖息于室内。
城市中最常见的蟑螂种类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日本大蠊、褐斑大蠊、澳洲大蠊等,其中德国小蠊体型最小,生活史周期最短,适应性最强,分布也最广,故是目前存在城市中最活跃的种类,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等地,我省也主要为德国小蠊,多由外省经运输交通等带入。
2.生活史与习性
      蟑螂是渐变态的昆虫,整个生活史为3个时期,包括卵、若虫、成虫。卵期,卵呈窄长形,乳白色,半透明,在卵鞘中排成整齐的两列,卵鞘中含卵数因种类和环境条件而不同,少则几粒,多则达五十多粒。未经交配的雌虫也能产生卵鞘,但一般不能孵出若虫,而美洲大蠊和蔗蠊等个别种类有孤雌生殖现象,即雌虫未经交配可产生能育的卵。产卵方式主要有:雌虫将卵鞘产在物表凹陷处,再用粘性唾液拌和咬碎的木屑或纸片等碎末把卵鞘盖住;有的雌虫产出卵鞘后一直拖带在腹端,并不产下,直到若虫将从卵鞘孵出时,才从母体脱落,卵中胚胎在发育过程中;还有些产卵完成后,卵鞘又收缩进体内的育室中,一直保持到若虫孵出。若虫期,刚从卵鞘孵出的若虫都聚集在卵鞘周围,呈白色,必须经历多次蜕皮,逐渐长大,触角和尾须节数也随着龄期而增长,以后颜色逐渐变深,若虫期较长,一般历时约30-450天。成虫期,雄蟑螂体型一般都比较瘦小,尾端具有2对附器,1对为分节状尾须,还长有1对细小的针突;雌蟑螂则肥厚,宽大,尾部只有一对附器,即尾须,无针突。
      蟑螂具有以下生态习性:夜间活动,一般从19时左右开始,活动高峰大都在深夜22时到24时,上半夜活动比较频繁,下半夜活动逐渐减少,也有在黎明前出现一个小高峰,至翌晨5时到6时终止活动,重新隐匿栖息场所内。栖息习性,德国小蠊的栖息场所以厨房、浴室为主,美洲大蠊与澳洲大蠊多栖息于餐馆、食品工厂、食杂店、面包店、厕所、垃圾堆及下水道,褐斑大蠊常见于贮存食物场所、食杂店、住宅等,以在厨房为多见。
3.传播疾病
      蟑螂是家庭、宾馆、医院中常见的一种害虫。它爬行于厨房、厕所、垃圾之间,除了它的粪便能污染食物、食具以外,它的身体能携带多种病原菌,属于机械性传播。因此,它是传播肠道、传染病的媒介。
      蟑螂的食性广泛,如粪便、痰液、浓血、食物残渣、垃圾等,故可携带致病的细菌、病毒、原虫、真菌以及寄生蠕虫的卵,并且可作为多种蠕虫的中间宿主。其携带的细菌如传染麻风的麻风分支杆菌、传染腺鼠疫的鼠疫杆菌、传染痢疾的志贺氏痢疾杆菌和小儿腹泻的志贺氏副痢疾杆菌等,也携带有多种原虫,其中有4种对人或动物有致病性,如痢疾阿米巴,肠贾第虫等,也已证明蟑螂体内分离出多种真菌,包括大量黃曲毒菌。
      蟑螂可在垃圾,厕所,盥洗室等场所活动,又会在食品上取食,因而它们引起肠道病和寄生虫卵的传播不容忽视。此外蟑螂体液和粪便引起过敏的事例也有报道。所以如果您家中有蟑螂可千万不能大意呀,说不定哪次腹泻找不出原因的话,罪魁祸首就是蟑螂!
4.防治小贴士
      通过环境治理,经常性卫生大扫除;清除和减少蟑螂的食物源和栖息场所;清除厨房内残剩食物和清洗或开水烫刷橱柜、用具等;清除蟑迹(蟑粪)及可栖息场所;堵洞抹缝。
      通过化学防治,毒饵,应选择安全、高效、环境污染少、使用方便的诱剂,遵循“少量点多”原则,将毒饵放在隔潮器皿中,重点投放在厨房、餐厅等内橱柜或抽屉的角落处、家具背后夹缝等蟑螂常常出没的地方;滞留喷洒,将长效杀虫剂喷洒在蟑螂经常栖息、活动的重点场所,如缝隙、孔洞、墙踢角线上、角落和固定设备隐蔽处,可使蟑螂出来活动时与药物接触而中毒死亡;热烟雾法,其原理是在热烟雾机的作用下将特制的热烟雾杀虫剂加热气化喷出,遇冷凝成微细雾,悬浮于空中呈烟雾状均匀弥散室内,渗透到各处缝隙角落,使蟑螂触药而兴奋从洞穴中爬出,最终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