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汉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汉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天气: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专题专栏 » 两学一做 » 为什么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为什么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发布时间:2016-02-22来源:党办作者:党办

汉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课学习材料
2016年2月22日


学习内容
       结合中心春训活动计划,集中学习中共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中央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原组长李洪峰同志署名文章《为什么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学习方法
      党办在中层例会领学,会后将文章上传中心网站,各科室召开科务会组织学习。

达到目的
       通过学习,促进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

        2015年《龙》杂志“纪念党的生日特刊”日前发表李洪峰的署名文章题为《为什么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者系中共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中央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原组长)。


为什么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李洪峰

       核心内容
       中国共产党是理论上成熟和发展的伟大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问题,确立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初步形成了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到新境界。
深入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首先要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推进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灵魂和命脉。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点是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首先要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走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必须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党中央和全党全国工作的主旋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深刻理解全面依法治国这个重要保障,持续深入地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必须紧紧抓住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关键环节,始终保持党的强大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党一项基本的理论建设、政治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下深入持久的功夫,开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新局面。
       跟着时代学习是最好的学习。一个时期以来,我系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结合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实践论》、《矛盾论》、《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我的视野和思想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地集中到一点,这就是:理论强党必强,思想富国必富。
       为什么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认为提出和讲清楚这个问题,是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上篇
       中国共产党是理论上成熟和发展的伟大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问题,确立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初步形成了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到新境界
       我们党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始终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建设。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用一个形象化的说法,就是“顶天立地抓自己”。顶天,就是顶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天;立地,就是立足五千年历史文化、五十六个民族、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顶天立地,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的,认识中国,改造中国,建设中国,发展中国;抓自己,就是始终不放松地抓紧自身建设。
       我们党从一成立起,就高举起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就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探索,走过曲折的道路,但是在旗帜问题上,从来没有动摇过。我们党自己的实践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证明,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举什么旗帜,是重大政治问题,也是重大战略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上不但要成熟,而且要发展。理论上的成熟和发展是党政治上成熟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从我们党自己的经验来说,党在理论上成熟的根本标志,是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或者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党在理论上的成熟,首先在于它举起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的时候,尤其在于它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的时候。毛泽东思想创立的根本意义,是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形态。这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历史性进步,也是我们党理论水平的一次历史性提高。这次历史性飞跃、历史性进步和历史性提高的意义和作用,决不能低估。它攸关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有了毛泽东思想这个强大思想武器,才造就了中国共产党,这样一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样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有了毛泽东思想这个强大思想武器,才造就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样一支听党指挥、忠于祖国和人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才胜利完成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三年人民解放战争,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有了毛泽东思想这个强大思想武器,中国才由新民主主义胜利过渡到社会主义,建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有了毛泽东思想这个强大思想武器,中国人才从根本上改变了“东亚病夫”、“一盘散沙”的形象,改变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第一次从精神上、政治上站立起来。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毛泽东思想,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和伟大。但我们党并没有就此止步,这是我们党更英明和更伟大的地方。党一方面坚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不动摇,另一方面坚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不动摇。
      改革开放30多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巨大跃升的30多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愈益发挥的30多年,也是我们党理论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成果丰硕的30多年。这30多年,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进步和全党理论水平的又一次历史性提高。这次历史性飞跃、历史性进步和历史性提高的意义和作用,同样不能低估。这是我们党理论上发展的根本标志。它攸关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它使全党再一次获得思想大解放,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停滞局面,开创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使中国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重新跟上世界潮流,重新走在时代前列。
       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党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没有毛泽东思想的创立,没有党在理论上的成熟,中国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没有毛泽东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我们党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没有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没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创立,没有党在理论上的发展,中国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那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局面,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上讲的是我们党自己的经验。
       再举一个世界上的例子。前苏联共产党,理论上曾经是成熟的,创立了列宁主义。但列宁主义后来在苏联没有发展,不但没有发展,而且最终丢了刀子,丢了旗子,导致失掉政权,国家解体。
       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充分证明,理论建设对于党的建设具有根本性、决定性的作用。理论上走偏,不行;理论上停滞,也不行。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理论上成熟,而且理论上不断发展,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理论强党必强,思想富国必富。这是党的理论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根本规律之一。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标志,我国的国家治理正在进入新阶段。怎样认识和理解这个新阶段呢?
       首先,我国发展到现在,国家治理问题,提到了党和国家重要议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建设以人类历史上少有的速度快速发展,一方面创造和积累了巨大财富;另一方面由于各方面准备严重不足,特别是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国民素质建设没有相应地跟上来,有的甚至严重滞后,致使不配套、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经济建设本身也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等诸多矛盾而进入新常态。这就使国家治理问题成为突出的瓶颈而被提上党和国家重要议程。
       其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决策。我国改革开放经过30多年的实践,现在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解决这些难啃的硬骨头,零敲碎打解决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个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我国的新一轮改革,全面分析改革面临的形势,聚焦于一个总目标,这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改革经过三十多年量的积累,正在实现质的飞跃。而这个质的飞跃,又是围绕提升国家治理水平深化和展开的。如果说新一轮改革和过去的改革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
       第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战略决策。中国有着几千年的人治传统,从人治到法治,必然经历一个历史过程。但提出建设法治中国这个战略目标并具体作出战略部署本身,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我国国家治理的历史性飞跃和历史性进步,也是对世界政治文明进程的历史性贡献。习近平同志讲,三中全会决定和四中全会决定,是姊妹篇,好比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这个比喻是形象生动的,也是贴切深刻的。它说明,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统一起来考虑,使生产关系的调整和上层建筑的完善协调推进,才能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我国国家治理进入新阶段,不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改变,也不是如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样的历史阶段,而是特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特定的历史时段。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同过去实践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新的伟大实践。如果从党的十八大算起,这个时段至少要三十年时间。
       大致地说,建国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已经走过了“两个三十年”。第一个三十年。我们建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第二个三十年。我们实行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策,中国的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中华民族大踏步走向世界。
       第三个三十年。在前“两个三十年”的基础上,我国的国家治理将迈上一个大台阶,而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那时,不但最深刻的思想来自中国,而且最富影响力的实践来自中国。我国经济将实现在更高起点上的高品质发展,实现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国家素质、社会素质和公民素质的巨大进步,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这个时段的时间节点,刚好是本世纪中叶,同我国建国一百周年也就是第二个一百年的目标相吻合。
       新的伟大实践要求我们党“适应新的需求,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109页)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下,习近平同志以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高举实事求是的伟大旗帜,全局在胸,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举重若轻,准确把握国内国际大局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的建设新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深刻总结我国和世界各国国家治理的经验教训,提出和确立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基本问题的过程中,集中而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国家治理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初步形成了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问题,从而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到新境界、新水平。
       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是党的意志、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是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重大思想在内的科学思想体系。它奠定了党和国家前进新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指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有“三个来源”和“一个必要条件”。“三个来源”:它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它的直接继承和发展。这种继承和发展,是主动自觉的,又是丰富充沛的。它的实践来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和亿万人民的伟大创造,又是它的理论总结、理论概括和理论表达。这种总结、概括和表达,是准确鲜明的,又是厚重坚实的。它的文化来源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和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又是它的积极弘扬和借鉴。这种弘扬和借鉴,是深入咀嚼的,又是开放包容的。“一个必要条件”: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建设,高度重视党的思想路线建设,我们党是理论上成熟和不断发展的党。
       特别令人欣喜和让人耳目一新的,是习近平中国式的而又极富现代感的语言风格,以其深厚修养和博大想象,直指人心和引人入胜,切中要害和要言不烦,含蓄内敛和耐人寻味,平易近人和质朴清新,不拘一格和活泼灵动,这样典型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给当代中国带来一场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文风革命。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风建设。毛泽东是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也是举世公认的语言大师。毛泽东诗词,横空出世,雄视千古;毛泽东书法,汪洋恣肆,大气磅礴;毛泽东文章,融汇古今,博大精深。长期以来,我们党理论上的一些重大概括、重大提法、政治用语,主要是由毛泽东提出来的;许多重要论述,也主要是由毛泽东完成的。陈云同志讲,毛泽东同志写了许多重要的著作,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战争和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等等。我们党里头没有第二个人写出这样好的著作。这是了不起的功绩。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也是具有鲜明语言风格的伟大政治家。邓小平的语言艺术,简练、平实、幽默,产生了深远影响。江泽民、胡锦涛关于文风建设也有重要论述。
       习近平同志语言和文风的深远影响,必将以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张力和文化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现出来。
下篇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党一项基本的理论建设、政治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下深入持久的功夫,开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新局面
       党的生机活力,首先表现为思想理论上的生机活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首先表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深刻指出的,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也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党的理论建设包括两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能动过程。一个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就属于这前一个过程;一个是从理论再回到实践的过程。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就属于这后一个过程。实践证明,实现前一个过程不容易,完成后一个过程更艰巨。我们党抓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抓了几十年,抓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现在正在做。这两个能动过程循环往复、相互促进,推动党的理论建设不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内涵和巨大理论力量,是我们党充满生机活力、具有强大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生动表现和根本标志,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成就。全党同志务必十分珍惜。
       第一,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的一项基本理论建设、政治建设来抓。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我们党加强理论建设和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原则。毛泽东当年提出和确定我们党的“三大作风”时,是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放在第一位的。什么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怎样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有一整套完整的论述。最著名的是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提出的两个重大概念,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一个是实事求是。这是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思想武器,也是他最重大的理论贡献。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说,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伟大胜利,是实事求是的伟大胜利。邓小平曾经讲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得最好的,是列宁和毛泽东。列宁搞成了俄国革命,毛泽东搞成了中国革命。邓小平这个重大论断是深刻而有说服力的。这也从根本上、宏观上讲清了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值得我们反复咀嚼、深刻领会。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样,本身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结晶。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而要学习领会好,首先要下功夫搞懂搞通贯穿其中的思想理论。只有理论上搞懂搞通了,才能高屋建瓴,才能势如破竹,才能事半功倍,才能举一反三,才能联系实际,才能解决问题。而要搞懂搞通理论,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只有认真读书、刻苦读书一途。毛泽东讲要下苦功,周恩来讲要抓住中心,邓小平讲要精、要管用,陈云讲要挤和钻,都是讲的认真读书、刻苦读书的道理。搞社会主义、搞现代化建设、搞改革、搞法治,领导干部哪有不读书的道理呢?在读书问题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堪称典范,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也为全党作出了表率,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也有许多学习模范。我们要恭恭敬敬、老老实实地向他们学习。
      这里,建议大家读一读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之前写的几本书,特别是《之江新语》,看看他是怎样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坚持思考的;读一读党的十七大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学习的历次讲话、谈话,看看他是怎样提倡学习的;读一读习近平同志十八大以来在历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以及在中央重要会议上讲话的有关内容,看看他是怎样推动学习的。要用习近平同志倡导的学习精神,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讲的是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讲的是我们身边和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讲的是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对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来说,不存在阅读障碍。因此,要提倡原原本本地读原著,理解和把握好讲话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
       在党的历史上,有两次大的集中学习活动影响深远。一次是,1942年前后,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的重大历史关头,毛泽东领导我们党开展的延安整风。毛主席把它称作是一次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它对于纠正党的历史上发生的“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一步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国民党特务的情报说,“共产党内乱了!”蒋介石很不以为然,他看了我们党的整风文件,感到十分震惊,他认为这恰恰是毛泽东、共产党的厉害之处和不可战胜的地方,他自叹国民党的腐败无能和每况愈下。另一次是,1978年前后,“文化大革命”以后,百废待兴、百端待举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开展的真理标准讨论。邓小平称它是一项基本建设,越看越重要。它对于纠正“文化大革命”的极“左”路线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和全党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确立邓小平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这些重要经验和新时期我们党开展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各种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新局面,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和国家治理新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一项基本理论建设、政治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下深入持久的功夫。要作为我们党迎接新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思想理论准备,以党的高中级干部为重点,在党内集中开展一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活动。重点学习贯穿其中的国家治理思想,包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以及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国际战略思想等。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系统阅读、系统清理、系统提高,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同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我们党高级干部大约五千人,中级干部大约五万人,县处级干部大约五十万人,这大约五十五万五千人,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关键少数”。只要这个“关键少数”按照中央要求,认真而不是敷衍地、系统而不是零碎地、深入而不是肤浅地掌握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把自己武装起来,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来,就将有力地提高党的执行能力和领导水平,有力地调动党内外、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有力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伟大斗争。
       在学习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掌握贯穿其中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国情和使命,决定了我们只能走自己的路。
       第二,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实践证明,搞懂搞通理论和搞懂搞通实际,都是不容易的。只要回顾一下我们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过的曲折道路,只要回顾一下我们党执政以后经历的艰辛探索,只要回顾一下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开拓,我们就会深刻地认识和体会这一点。为什么有些工作部署、工作要求执行不起来、落实不下去?有种种原因,但对实际情况掌握不全面、没有搞懂搞通,可能是一个带根本性的原因。有的同志说,我天天生活工作在实际之中,怎么会发生脱离实际的问题呢?你天天工作生活在实际之中,并不等于你就搞懂搞通了实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党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逐步根本改变一些领导干部不读书、不看报、不研究文件、不思考问题、不调查研究、不作为的情况。
       要像马克思写《资本论》那样,像恩格斯调查《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那样,像列宁研究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那样,要像毛泽东搞农村调查和研究中国社会那样,认真细致地调查和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强化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观念。当前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着力点,是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落实。要着力调查研究和解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问题,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更好地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产业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着力调查研究和解决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问题,勇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推动法规制度体系完善,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着力调查研究和解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认真研究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在落实从严治党上勇于担当,敢于负责。要把国内情况的调查同世界情况的调查结合起来,全面了解和认识今天的中国,全面了解和认识今天的世界。要使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变成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过程,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过程变成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只有使这两个过程紧密结合、相互贯通,才能也才是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这实际上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本领恐慌的紧迫感,而特别重要的,是要把自己搞真实。什么叫真实?真就是真而不假,实就是实而不虚。我们做人做事要立得住、走得稳,一定要使自己建立在真实而不是虚假的基础上。周恩来曾经用“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四句话、陈云曾经用“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十五个字来解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四句话”、“十五个字”的核心思想是真实。历史和革命的力量、科学和文化的力量、理论和实践的力量,归根到底是真实的力量。真善美的灵魂是真。真实的力量是更强大、更深远的力量。
       领导干部把自己搞真实,一要真情实感。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归根到底,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把根深扎在劳动人民之中。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感情基础。有了这个感情基础,才有持续的热情和激情,才不会患得患失,才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二要真才实学。无论学理论、学文化、学科技、学法律,学习其他各方面知识,都要扎扎实实打好根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装、不吹、不偷。三要真知灼见。要不断提高实际本领。列宁说,事实是我们政策的基础。陈云说,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制定政策。这都是真知灼见。领导干部的主要精力和注意力要始终关注社会实际生活的进展,始终关注国内国际大局,始终关注我们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困难和问题,始终关注亿万人民生机勃勃的伟大创造。从社会实际生活的发展变化中把握趋势、探索规律,从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抓住关键、寻找办法,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四要真抓实干。领导干部深入实际、研究实际、归根到底,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是为了推动社会前进。这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干得怎么样,落实得怎么样,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现在有些地方干群关系有隔阂,群众对干部不信任、看不起,主要矛盾方面在干部一方,在有些干部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律己、修身,用权、谋事,做人、创业都不够真实。有了真情实感,再加上真才实学、真知灼见、真抓实干,我们就能消除隔阂,填平鸿沟,变油水关系为鱼水关系,我们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就能感动上帝。这也是检验理论联系实际成效的根本尺度。
       第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特别注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国治理的战略智慧。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60多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国站起来不容易,中国富起来不容易,中国要强大起来,更加不容易。但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必定要强大起来。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钢铁意志,也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伟大历史潮流。如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二十世纪世界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那么,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成为世界强国,将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这对我们党来说,是新的世纪大考,也是全党面临的重大战略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大国治理的战略智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围绕这个战略课题深入和展开的。
       具有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大国治理战略智慧的一个鲜明特点。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来说,战略定力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是须臾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们党的战略定力,首先表现为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根本是道路自信上。这“三个自信”,贯穿一个主题,这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命脉和根本方向。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它从根本上来源于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我们党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我们党推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深刻指出的:要在众说纷纭中开好改革药方,没有很强的战略定力是不行的。对“三个自信”要刻骨铭心。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我们党的战略定力,还表现在坚定的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上。从历史文化渊源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之所以具有中国特色,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华民族具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华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党的道路、理论和制度形成、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源泉。中华文化的底色,正是中国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从近代以来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来看,大国崛起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崛起。谁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化,谁就可能成为世界性强国。深刻的文化变革和文化进步是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重心转移的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一个文化不自信的国家,一个不能创造和引领先进文化的国家,是不可能走在时代前列、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的。值得庆幸的是,中华民族是从来不缺少文化自信的伟大民族。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社会最黑暗的时期,鲁迅先生曾经发出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一振聋发聩的呐喊,有如黄钟大吕,石破天惊。他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是对中国文化批判最彻底、对我们民族劣根性揭露最无情的中国人,也是没有丝毫奴颜媚骨、民族自信心最强大的中国人。鲁迅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努力在文化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扎实进步。经过长期持续努力,积极推动我国历史文化现代化、世界文明中国化,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努力造成人才辈出、群星荟萃、高峰连绵、气象万千的生动局面和文化大观,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影响力吸引力。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价值观又是信仰的根基。有了坚定的核心价值观,才有坚定的信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实际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强大的国家、强大的社会、强健的民族素质,这三者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条件。没有强大的社会和强健的民族素质作支撑,是不可能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必须补好社会建设的短板。必须把提高国民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治素质、健康文明素质,当作长期战略任务来抓。
       我们党的战略定力,还表现在对中国前途和世界前途的充分信心上。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讲到未来,讲到民族的未来、祖国的未来,也讲到世界的未来、人类的未来。特别是他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两个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命题,为人类社会发展前进增添了新的信心、新的希望。这里涉及到如何对待困难。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华民族灾难最深重的历史时刻诞生的。我们党就是为了拯救国家危难、民族苦难而建立的。也正是在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经历各种磨难的锻炼和考验中,我们党才成熟坚强起来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好比登山,过去我们曾经走过万水千山、曾经经受千锤百炼。现在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要攀登一座更高、更大、更加雄伟壮丽的山峰。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将是何等的激动人心、何等的扬眉吐气、何等的无限风光啊!但既然是登山,既然是前无古人,就不能没有困难,就必须准备克服困难,就必须准备迎接新的万水千山、新的千锤百炼。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直线式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宁肯把各种困难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可能的风险和挑战想得更深入一些,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扎实一些。
       注重从战略层面解决问题,抓住战略机遇,做出战略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大国治理战略智慧的另一个鲜明特点。习近平同志说:“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学习他善于抓住关键、纲举目张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根据这样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思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战略谋划和战略决策相结合,作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战略决策,比如关于“四个全面”的战略设计,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判断,关于实施“一带一路”、创立自由贸易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措施,关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战略倡议,关于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反腐败战略行动,关于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部署,关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运筹等,在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里,集中而系统地做出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这样多高质量、高水平的战略决策,这在党的历史上是少有的。它充分展现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远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伟大的担当精神和博大的战略智慧。
       从哲学高度来思考,以战略思维为引领加强思维能力建设,通过提高思维能力带动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习近平总书记大国治理战略智慧的又一个鲜明特点。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两次安排学哲学,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这是政治上的一种深谋远虑。习近平说,安排这两次学习,目的是推动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更全面、更完整的了解,以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其中既充满了必胜信念,又充满了哲学智慧,是理想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加强思维能力建设特别是战略思维能力建设。他要求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战略思维能力;提高知古鉴今、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矛盾、解决问题、促进全面协调发展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破除迷信、打破陈规、因时制宜、开拓前进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凡事从坏处着想、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的底线思维能力。强调要增强改革思维能力、法治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这对于提高我们党的理论素质和执政能力,是有深远意义的。
       伟大复兴离不开战略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是重要的领导能力,也是重要的国家能力。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创新的竞争。而在很大意义上,也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竞争,是思维能力特别是战略思维能力的竞争。谁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谁掌握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谁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谁就能把握历史大势、把握战略主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思想理论的发展进步是重要引擎之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思想史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思想史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理论强党必强,思想富国必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党始终强调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首位,始终强调理论素质是领导干部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始终强调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党特别强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我曾经写过几幅联语:一幅是“毛泽东哲人其伟开天辟地万古风流,邓小平伟人其哲经天纬地千秋气象”,是讲党和国家历史的;一幅是“上下交则国泰,东西和则民安”,是讲国内国际大局的;一幅是“治大国若烹小鲜,正人心必循大道”,是讲国家治理和理顺人心的;一幅是“万古雄风大梦想大气象,千秋伟业大格局大担当”,是讲时代使命和历史担当的。我们这篇研究报告里面,也有一幅联语,“理论强党必强,思想富国必富”,是讲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但我们要记住哲人的话: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伟大时代。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一个活力蓬勃的时代,一个万象更新的时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满怀信心地前进,脚踏实地地前进,坚韧不拔地前进,意气风发地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万众一心、努力奋斗!
       未来属于伟大的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