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汉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汉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天气: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知识 » 布局防治网络,消除误解歧视,创造没有麻风的世界

布局防治网络,消除误解歧视,创造没有麻风的世界

发布时间:2022-01-28来源:健康中国作者:健康中国

    1月30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中国麻风节”,本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为“关爱麻风患者,共创美好生活”。麻风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的漠视和偏见。当我们真正了解麻风病,不再惧怕麻风病,不再歧视麻风患者和麻风休养员,没有麻风的理想世界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在人类历史上已流行数千年,被认为是最古老的疾病之一。麻风病主要通过飞沫及长期密切接触传播,绝大多数人对麻风分枝杆菌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麻风病症发展到后期,患者会出现手、足等部位溃烂,毛发脱落,鼻塌陷,四肢畸形等。这些外部症状加之其传染性,令人们对麻风病产生恐惧心理。
    值得欣慰的是,1949年以后,我国已成功治愈50余万名麻风患者。目前全国每年新发病例不到400例,实现了消除麻风危害的巨大成就。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基本实现消除麻风危害的目标,创造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奇迹。

设立防治网络

控制麻风传染流行

    1949年后,我国积极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有序发展,并将麻风病列为重要防控疾病,组建了专业的麻风防治队伍,引导各地根据麻风流行分布情况筹设麻风防治机构,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和推进麻风防治各项工作开展。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建立了自上而下的专业防治研究机构,即现在的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各地也陆续成立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机构。同时,着重培养专业干部。这些经过专业训练的干部再回到当地开展各类研修班,培养出一大批麻风防治人才。
    在卫生健康部门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我国因地制宜,建立了覆盖全国流行地区的麻风病院和麻风村服务体系,配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对麻风患者,卫生健康部门给予免费治疗,民政部门给予生活救济。住村患者还可以进行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从而以院村为家,安心治疗和隔离,这种模式起到了集中治疗麻风病患者、隔离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预防和控制传播的作用。截至2021年,全国累计建设改造麻风院村1235个,累计收治患者约32万人,为中国迅速遏制麻风传染流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预防为主”方针的指引下,全国采取政府主导、专业队伍为主体和社会动员相结合的形式,实施大规模的以县为单位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线索调查,过滤性普查与专业性普查相结合的发现方式,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查、收、治、管、研”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得以推行,使麻风病的发病率和发现率逐年下降。在这一阶段,具有传染性的麻风患者集中隔离治疗,不具有传染性的患者就地治疗。
    砜类药物的问世和推广,使大批麻风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始推荐抗麻风联合化疗方案,即同时采用氨苯砜、利福平和氯苯吩嗪等药物对麻风患者进行联合杀菌治疗。这大大减少了麻风患者复发和耐药问题的发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和北京热带病研究所的麻风防治科研小组在20世纪80年代初,分别在江苏、云南、山东、贵州等省的部分麻风流行县(市、区)开展麻风的联合化疗试点,取得良好效果,随后在全国推广,麻风防治随之进入联合化疗新时代。此后,中国逐渐开始采用化学隔离的方法,普遍推行家庭联合化疗,边工作,边治疗,并将麻风防治机构转化为以皮肤病防治院所为主的新体系,麻风病传染和流行进一步减轻,中国麻风防治成果不断扩大。
    20世纪末,中国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基本消灭麻风病

巩固防治成果

加速消除麻风危害

    进入21世纪后,中国进一步落实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麻风防治机制,切实履行政府责任。在200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建立了全国麻风网络化信息管理共享平台——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实现了麻风流行情况的实时动态监测预警。
    2011年中国开始实施《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加大发现治疗麻风患者力度,致力消除麻风歧视和麻风病影响,关心关爱麻风患者。全国现有麻风院村500余家,驻村患者或休养员约1万人,他们享受国家医保和低保政策,医疗救助费用皆由当地政府承担,麻风院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在此期间,我国科研人员还探索出基因检测方法,显著降低了麻风治疗中氨苯砜超敏反应综合征的发生率。
    此外,各地的麻风病防治机构还会对麻风治愈患者及其家庭人员进行定期随访,关注他们后续的健康状况。针对有些外出务工人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还开发了手机随访App,便于患者及其家内接触者与防治人员进行沟通和联系,为麻风患者搭起了一座通往外界的桥梁。
    经过全国麻风病防治团队的多年努力,我国麻风病流行范围显著缩小,流行程度明显降低,畸残比例显著下降,歧视程度明显降低。我国的现症麻风病例,从20世纪中叶的近30万例减少到2021年的不到2000例,发现率从1958年的5.56/10万下降到2021年的0.03/10万以下,新发病例从1958年的3.5万余例减少到2021年年底的不到400例。总体来看,我国麻风目前处于一种可防可控的状态,发病患者也呈现出少数、散发特征,为实现“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这一全球目标做出了中国贡献。

努力消除歧视

创造没有麻风的世界

    做好麻风的防控,不仅需要完备的医疗条件,帮助人们形成对疾病的正确认知也十分重要。虽然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勒住了麻风的“缰绳”,长期的隔离已不复存在,但由于几千年来绵延至今的误解和歧视,让很多还处在早期的麻风患者承受着心灵上的创伤,不敢就医或拒绝治疗。
    为尊重麻风患者的自由,鼓励和帮助他们获得平等的治疗机会和生活待遇,呼唤更多公众宽容地对待麻风患者,法国慈善家佛勒豪律师倡议,将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我国自1988年起,将这一天也作为“中国麻风节”。
    此后每年,国家卫生健康机构、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和麻风防治机构,都会在麻风节期间大力开展麻风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活动,消除人们对麻风的偏见和恐惧,慰问麻风患者和麻风防治人员。
麻风病为不治之症的年代早已成为过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这一疾病。历史并不遥远,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对于疾病,我们需要具备科学的防治知识,对于患者,我们也要给予足够的包容与关怀。
    今天,我们不再惧怕麻风病。一代代麻防人躬身履职、赓续奋斗、传承创新,为今天的麻风防治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麻防人将继续巩固防治成果,进一步总结和推广我国麻风病的防治经验,探索精准防控策略与措施,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技术和中国方案,开创多元化防控的新格局。